崔颢的《黄鹤楼》写出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意思是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李白和崔颢都是唐代的杰出诗人,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华。关于李白的《黄鹤楼》和崔颢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两首诗,为什么有人认为崔颢的写得更好,这是一个主观的评价,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崔颢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写实手法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之情。他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而李白的《黄鹤楼》则以豪放洒脱的笔调,表达了对黄鹤楼的向往和自由不羁的心境。他运用了辞章华丽、气势磅礴的手法,给人以豪情壮志的感觉。
因此,对于哪一首诗更好,这是一个主观的评价,取决于个人的审美和喜好。每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所以有人可能认为崔颢的更好,有人可能认为李白的更好。重要的是欣赏和尊重每个诗人的独特风格和贡献。
因为李白也曾对崔颢的诗推崇备至。
两首诗写的同样好,都是千古名篇。崔颢的诗偏重写景,李白的诗偏重怀古。崔颢借景生情,引发对故乡的怀念,李白通过怀古,引发怀才不遇,理想不能实现的感慨。尽管古人对两首诗分出高下,李白也曾对崔颢的诗推崇备至,但两首诗表达的不一样的情感,都是名篇佳作。
崔颢的《黄鹤楼》主要表达了作者的怀乡之情,而李白的《黄鹤楼》则更注重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探索。两首诗在主题、情感和风格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李白虽是学习崔颢,但无论思想,言辞,构思还是艺术技巧,都没有刻意套模板的感觉,读起来也是脍炙人口。
李白是天才诗人,其创作水平与技巧皆高于崔颢,但他不敢写黄鹤楼,因为在这个题材上,崔颢达到“天生”,即自然天成的高度,为李白所不及。
可见,写作技巧再高也不及自然天成重要,写作技巧是自然天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自然天成需要许多条件。
自然天成既需诗人的天才条件,也需诗人的后天努力,尤其是审美体验的能力的培养锻炼。
崔颢能写出《黄鹤楼》好诗,是他对黄鹤楼此景有深刻独到的审美体验,“此皆一时亲眼熟睹现前妙景,更不自意早从舌尖指尖忽然平流出来,所谓一片光明,略无痕迹。”(《鱼庭闻贯·与张晦于伦》)
而李白未及崔颢之处,在于面对此景“熟睹”,即长期观察不够,所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