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毛麟角 拼音: fèng máo lín jiǎo 简拼: fmlj 近义词: 百里挑一 反义词: 俯拾即是、多如牛毛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 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出处: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文》
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拼音:fèngmáo línjiǎo)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有两处来源,其中“凤毛”出自南朝宋代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麟角”出自唐代李延寿等著的《北史·文苑传序》。[1]
“凤毛麟角”原义是指传说中的珍异动物凤凰的毛、麒麟的角。后用来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该成语在句中多作宾语,也作定语;含褒义;多用于书面语。
意思就是:原义是指传说中的珍异动物凤凰的毛、麒麟的角。后用来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出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
后人就从这句话中提取出“凤毛”二字,又从《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提取出“麟角”。“凤毛”和“麟角”组合为成语“凤毛麟角”。
意思就是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稀有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读音
[fèng máo lín jiǎo]
引证
唐·刘禹锡《袁州故广禅师碑》:犹凤毛成字,麟角生肉。
例句
在古代的社会里,像李清照那样能以词而闻名的女性,实属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意思是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延伸造句:想必许多人都看过彩虹,可是真正欣赏彩虹的人却如凤毛麟角。我从小就喜欢彩虹,欣赏它的七彩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