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贪荒岛上端粽子,独破群妖助大仙。
2、一江春水向东流,忆得端午儿时游。
公式:1.明确结论:。
2.解释原因:这两句分别为:贪荒岛上端粽子,独破群妖助大仙。
一江春水向东流,忆得端午儿时游。
这两句诗分别表现了粽子在端午节的重要地位和人们追忆儿时的美好回忆。
3.内容延伸:五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四句诗,每句五个字。
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期间,人们通常会制作粽子、赛龙舟等一系列活动,同时也习惯了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这个节日的喜爱和祝愿。
端午节的4句古诗有: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出自宋代赵蕃的《端午三首》
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出自唐代文秀的《端午》
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出自唐代李隆基的《端午》
1、《五月五日海上遇风雨作》
[宋]朱熹
疾风吹雨满征衫,陆走川行两不堪。
尘事牵人心事远,濯缨何必在江潭。
端午节时,诗人正取道海路远行。恰逢海上疾风暴雨,征人固然狼狈不堪,而船只飘摇,生命更是牵之一线。诗人或为宦,或为学,总是在外奔波,无论取道海路还是陆路,旅途都是那样艰辛。
?
汪洋肆虐,人之生命对于它,不过是一蝼蚁。诗人深感人生百年,不过暂寓形体,犹如太仓稊米,大海浮萍,面对广袤无垠、威力无限的大自然,不由得生起崇仰之心,只觉凡尘俗事远离,平日之劳苦奔波、苦心求索如此无足轻重。
2、《扬州端午呈赵帅》
[宋]戴复古
榴花角黍斗时新,近日谁家不酒樽。
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
?
此诗题称“呈赵帅”,当是为投刺干谒而作,因此不能将自己的本意表达得过于直露,否则有失文人身份。既然时逢端午,正好利用时序风物,把意图含蓄点明。扬州端午,家家门悬蒿艾,备置雄黄酒,开门纳客,诗人要拜见的这位“赵帅”府上自然也不例外。诗人笑称自己是“江湖阻风客”,要找个容身歇止之处,正好赵府上艾人应门,酒香留客,为逆风所阻的诗人也就顺水推舟,直接上门求见了。
1、《五月五日海上遇风雨作》
[宋]朱熹
疾风吹雨满征衫,陆走川行两不堪。
尘事牵人心事远,濯缨何必在江潭。
2、《扬州端午呈赵帅》
[宋]戴复古
榴花角黍斗时新,近日谁家不酒樽。
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
3、《竞渡》
〔金〕李俊民
憔悴沉湘楚大夫,魂招鱼腹肯来无?
至今江上渔歌在,尚问何由得渡湖。
4、《端午日小酌》
[明]王世贞
榴花乳燕各争新,角黍蒲觞次第陈。
荐罢三闾还自笑,此生难作独醒人。
5、《端午日照道中》
[金]党怀英
几年客舍逢端午,今日东行复海隅。
三岁已无平老艾,一杯聊作辟愁符。
6、《端五日送穷》
[清]沈筠益
乞米惯书悲日长,羡他邻户列三黄。
果然破日多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