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言资源网

专业游戏攻略及百科知识分享平台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书法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原文加断句如下: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此序约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前后作于安陆。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27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安陆。在这里,他娶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养育了一双儿女。十年期间,他西入长安,东游吴越,南泛洞庭,北抵太原,留下了百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兰亭集序》都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然后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方式兼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不同点:

时间点不同:《兰亭集序》写于王羲之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桃花园序》是李白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

感情格调不同。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兰亭集序》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是记叙集会的序文。

(2)从形式上看,都属于骈文,属于记事抒情文。

2、不同点 《兰亭集序》在形式上更像是一篇抒情散文,而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名为‘序’,实为‘记’”,“记”属“杂记类”,接近于现代所说的“记叙文”。《兰亭集序》简介: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晋代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为历代书法名家力公认天下第一行书。《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简介: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又名《春夜宴桃李园序》,是唐代诗人李白所著。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文章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转折自如的笔调,记叙了作者与诸位堂弟在桃花园聚会赋诗畅叙天伦一事,慷慨激昂地表达了李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同之处:都是记叙集会的序文; 不同之处:

1、作者:《兰》是王羲之;《春》是李白;

2、前者的感情悲喜交织,即四喜四悲;而后者以喜为主,畅叙与兄弟的欢聚畅游之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