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视圈有句话叫"戏骨能顶半边天",这话放在黄日华身上再合适不过。年《射雕英雄传》播出时,全港茶餐厅的电视机前挤满端着鱼蛋粉的街坊,就为看那个浓眉大眼的"傻小子"郭靖。谁也没想到,这个新人演员就此成了全中国最像大侠的普通人。
要说黄日华和郭靖的缘分,得从无线台选角说起。当时监制王天林在茶水间撞见正在背台词的黄日华,小伙子低头看剧本时那股子认真劲儿,活脱脱就是书中走出来的蒙古少年。试镜那天,他穿着借来的蒙古袍在棚里转圈,硬是把道具木桌撞出个豁口——这份天然呆萌,倒把金庸本人都逗乐了。
《射雕》爆红后,无线台高层发现这个"憨小子"是个宝藏。年拍《新飞狐外传》,黄日华顶着度高温在邵氏片场耍单刀,刀刃划破手掌愣是没吭声。导演喊卡后他举着血淋淋的手问:"刚才那招'八方风雨'动作够不够标准?"这份较真劲儿,把演对手戏的吕良伟都看呆了。
要说黄日华最绝的,还得数他一人承包《天龙八部》两代经典。年他还是个青涩小和尚,在虚竹戏份里被导演喊了次NG;等到年再战江湖,他演的萧峰喝酒摔碗的镜头,直接把现场武行师傅喝彩声震得录音师直捂耳朵。有场聚贤庄大战的戏,黄日华真把五十斤重的铁链舞得虎虎生风,收工后才发现肩膀肿得脱不下戏服。
别看黄日华在戏里大杀四方,私底下却是个宠妻狂魔。年拍《包青天》时,他每天收工都要绕路去深水埗买老婆最爱吃的白糖糕,有次为了赶最后一炉差点撞翻道具棺材。这事儿被同剧组的狄龙知道后,逢人就说:"我们华仔才是真大侠,戏里斩奸除恶,戏外情比金坚。"
要说无线五虎里谁最接地气,黄日华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有年台风天他在西贡拍外景,收工路上看见阿婆的鱼蛋摊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帮人修棚子。第二天报纸头条登着"郭大侠现身市井",他倒好,躲在片场捧着饭盒直乐:"阿婆多送了我两串鱼蛋呢!"
金庸迷们总爱争论哪个演员最贴合作者本意。要我说,看看黄日华演过的六个金庸角色就知道了——从呆萌虚竹到豪气萧峰,从憨厚郭靖到痴情胡斐,每个角色都像从他骨子里长出来的。当年拍《碧血剑》时,原著里写袁承志"眉间自带三分正气",化妆师盯着黄日华的脸端详半天,最后只轻轻扫了点眉粉:"华仔这眉毛,根本就是照着书长的。"
如今短视频平台上,黄日华版的降龙十八掌剪辑每天能刷出百万播放。有年轻观众留言:"看黄日华打架,总觉得坏人活该挨揍。"这话听着可乐,细想还真是——他演戏从来不用替身,每个招式都带着实打实的劲道。去年有个武指在访谈里爆料,说黄日华至今保留着三十多本武打笔记,上面密密麻麻画着招式分解图。
从清水湾片场到横店影视城,黄日华背着的那把道具弓都包了浆。有次综艺节目上,主持人让他展示射箭绝活,六十二岁的人拉满弓弦时手臂肌肉线条依然分明。你说这是演技还是功夫?要我看啊,这就是老派艺人的倔强——戏里戏外,都要对得起观众喊的那声"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