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言资源网

专业游戏攻略及百科知识分享平台

西安简介及历史文化(魅力陕西之西安文化历史)

城市历史之陕西省西安市

  商末:


  周文王迁都丰京,在沣水西岸,即今西安市西南。


  西周时期:


  周武王迁都镐京,在沣水东岸。


  春秋时期:


  秦武公十一年(前年):


  置杜县,治所在今雁塔区曲江街道林带路西段两侧。


  战国时期:


  秦置栎阳县,治所在今阎良区武屯街道古城屯村与官庄村之间。


  秦置芷阳县,治所在今临潼区新市街道附近。


  秦献公六年(前年):


  置蓝田县,治所在今蓝田县西。


  秦孝公时期:


  置高陵县,治所在今高陵区西南。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年):


  置丽邑县,治所在今临潼区东北。


  杜县、栎阳县、芷阳县、蓝田县、高陵县、丽邑县属内史。


  西汉时期:


  置鄠县,治所在今鄠邑区北。


  西汉初期:


  西汉高祖刘邦定都栎阳。


  析栎阳县置万年县,与栎阳同城而治。


  高祖五年(前年):


  于长安邑置长安县,治所在今西安市西北。


  高祖七年(前年):


  刘邦自栎阳徙都长安。


  高祖十年(前年):


  改骊邑县为新丰县。


  西汉文帝七年(前年):


  置南陵县,治所在今西安市东南。


  文帝九年(前年):


  改芷阳县为霸陵县。


  西汉建元六年(前年):


  分内史为左内史、右内史,治所皆在长安县。


  西汉太初元年(前年):


  改右内史曰京兆尹。


  改左内史曰左冯翊。


  置盩厔县,治所在今周至县终南镇。


  西汉元康元年(前年):


  改杜县为杜陵县,徙治今雁塔区杜陵南。


  置奉明县,治所在今未央区张家堡。


  长安县、新丰县、蓝田县、奉明县、南陵县、霸陵县、杜陵县属司隶京兆尹;高陵县、栎阳县、万年县属司隶左冯翊;鄠县、盩厔县属司隶右扶风。


  新朝时期:


  王莽定都长安。


  改长安县为常安县。


  改霸陵县为水章县。


  改杜陵县为饶安县。


  改高陵县为千春县。


  改栎阳县为师亭县。


  改万年县为异赤县。


  东汉皆复旧名。


  东汉时期:


  废栎阳县入万年县。


  废盩厔县、奉明县、南陵县。


  左冯翊徙治高陵县。


  东汉建武元年(年):


  以长安为西都。


  东汉灵帝末年:


  侨置阴盘县,寄治新丰县。


  东汉初平元年(年):


  董卓携献帝迁都长安。


  长安县、霸陵县、杜陵县、新丰县、蓝田县、阴盘县属司隶京兆尹;高陵县、万年县属司隶左冯翊;鄠县属司隶右扶风。


  东汉建安十八年(年):


  雍州徙治长安县。


  三国魏时期:


  改京兆尹为京兆郡。


  改左冯翊为冯翊郡,徙治今大荔县。


  改霸陵县为霸城县,徙治今灞桥区新筑街道。


  改阴盘县为阴般县。


  魏黄初元年(年):


  改高陵县为高陆县。


  长安县、霸城县、杜陵县、新丰县、蓝田县、阴般县属雍州京兆郡;高陆县、万年县属雍州冯翊郡;鄠县属雍州扶风郡。


  西晋时期:


  改杜陵县为杜城县。


  复置盩厔县。


  长安县、杜城县、霸城县、蓝田县、高陆县、万年县、新丰县、阴般县属雍州京兆郡;鄠县、盩厔县属雍州始平郡。


  西晋永嘉七年(年):


  司马邺即皇位,定都长安。


  东晋十六国时期:


  前赵光初元年(年):


  刘曜称帝,改国号为赵,定都长安。


  前秦皇始元年(年):


  苻健称帝,国号大秦,定都长安。


  前秦时期:


  置司隶校尉部,治所在长安县。


  置山北县,治所在今长安区引镇街道附近。


  后秦白雀三年(年):


  姚苌称帝,定都长安。


  后秦后:


  废司隶校尉部。


  胡夏凤翔六年(年):


  赫连勃勃称帝,定都长安。


  胡夏时期:


  阴般县徙废。


  北魏时期:


  京兆郡徙治霸城县。


  高陆县徙治今高陵区。


  冯翊郡徙治高陆县。


  北魏神四年(年):


  复改杜城县为杜县。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年):


  废蓝田县入霸城县。


  废阴盘县入新丰县。


  北魏太和九年(年):


  复置阴盘县,徙治今临潼区零河畔。


  太和十一年(年):


  复置蓝田县。


  北魏景明元年(年):


  置广阳县,治所在今临潼区栎阳街道。


  长安县、杜县、鄠县、山北县、新丰县、霸城县、阴盘县、蓝田县属雍州京兆郡;高陆县、万年县、广阳县属雍州冯翊郡;盩厔县属雍州扶风郡。


  西魏时期:


  析盩厔县置终南县,寻废。


  西魏大统元年(年):


  宇文泰等人拥立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


  北周闵帝元年(年):


  宇文觉称周天王,定都长安。


  新丰县徙治今临潼区新丰街道东南。


  析蓝田县置白鹿县,治所在今蓝田县西。


  析蓝田县置玉山县,治所在今蓝田县玉山镇。


  北周时期:


  废冯翊郡。


  废阴盘县入新丰县。


  北周闵帝元年(年):


  置蓝田郡,治所在蓝田县。


  北周明帝二年(年):


  京兆郡还治长安县。


  万年县徙治长安城,与长安县同为京兆郡治。


  北周保定元年(年):


  析盩厔县置仓城县,治所在今周至县苍峪村附近。


  析盩厔县置温汤县,治所在周至县阎家社村附近。


  北周天和二年(年):


  盩厔县徙治今鄠邑区西北。


  天和三年(年):


  废山北县。


  北周建德二年(年):


  废蓝田郡。


  废杜县入万年县。


  废霸城县、白鹿县、玉山县。


  蓝田县徙治今蓝田县。


  建德三年(年):


  盩厔县徙治今周至县。


  北周大象二年(年):


  废仓城县、温汤县。


  长安县、万年县、鄠县、盩厔县、蓝田县、新丰县属雍州京兆郡;高陆县、广阳县属雍州冯翊郡。


  隋朝时期:


  隋开皇元年(年):


  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


  隋开皇三年(年):


  改京兆郡为雍州。


  长安县、万年县徙治大兴城(即今西安市)。


  改万年县为大兴县。


  隋仁寿元年(年):


  改广阳县为万年县。


  隋大业二年(年):


  复改高陆县为高陵县。


  大业三年(年):


  改雍州为京兆郡。


  大业六年(年):


  新丰县徙治今临潼区新丰街道。


  大业十年(年):


  鄠县徙治今鄠邑区。


  大兴县、长安县、盩厔县、鄠县、蓝田县、新丰县、万年县、高陵县属京兆郡(雍州)。


  唐朝时期:


  唐武德元年(年):


  李渊称帝,国号为唐,定都长安。


  复改京兆郡为雍州。


  改万年县为栎阳县。


  改大兴县为万年县。


  析高陵县置鹿苑县,治所在今高陵区西南。


  析栎阳县置平陵县,治所在今阎良区粟邑村。


  武德二年(年):


  改平陵县为粟邑县。


  析万年县复置芷阳县。


  析蓝田县复置白鹿县,治所在今蓝田县石门村。


  析盩厔县复置终南县,治所在今周至县终南镇。


  武德三年(年):


  改白鹿县为宁民县。


  析蓝田县复置玉山县,治所在今蓝田县东南。


  武德七年(年):


  废芷阳县入万年县。


  唐贞观元年(年):


  分天下为十道,关内道治所在长安县。


  废鹿苑县入高陵县。


  贞观三年(年):


  废宁民县、玉山县入蓝田县。


  贞观八年(年):


  废粟邑县入栎阳县;


  废终南县入盩厔县。


  唐乾封元年(年):


  析万年县置明堂县,治所在长安城内永乐坊,即今碑林区草场坡东。


  析长安县置乾封县,治所在今西安市城南。


  唐垂拱二年(年):


  改新丰县为庆山县。


  武周天授元年(年):


  复改雍州为京兆郡,寻复改为雍州。


  天授二年(年):


  析庆山县、渭南县置鸿门县,治所在今临潼区零口街道。


  置鸿州,治所在鸿门县。


  武周大足元年(年):


  废鸿州。


  废鸿门县入渭南县。


  武周长安三年(年):


  废明堂县入万年县。


  废乾封县入长安县。


  武周神龙元年(年):


  复改庆山县为新丰县。


  唐开元元年(年):


  改雍州为京兆府。


  开元二十一年(年):


  置京畿道,京畿道、关内道同治长安县。


  唐天宝元年(年):


  改盩厔县为宜寿县。


  天宝三年(年):


  析新丰县、万年县置会昌县,治所在今临潼区。


  天宝七年(年):


  废新丰县。


  改万年县为咸宁县。


  改会昌县为昭应县。


  唐至德二年(年):


  复改宜寿县为盩厔县。


  唐乾元元年(年):


  废京畿道。


  复改咸宁县为万年县。


  万年县、长安县、昭应县、高陵县、蓝田县、鄠县属关内道京兆府(京兆郡);栎阳县属关内道华州(华阴郡);盩厔县属关内道凤翔府(扶风郡)。


  五代十国时期:


  后梁时期:


  改京兆府为大安府。


  改长安县为大安县。


  改万年县为大年县。


  后唐时期:


  复改大安府为京兆府。


  复改大安县为长安县。


  复改大年县为万年县。


  北宋时期: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年):


  改昭应县为临潼县。


  北宋熙宁五年(年):


  分陕西路东部置永兴军路,治所在京兆府。


  北宋大观元年(年):


  复置终南县。


  北宋宣和七年(年):


  改万年县为樊川县。


  长安县、樊川县、鄠县、蓝田县、栎阳县、高陵县、临潼县属永兴军路京兆府;终南县属永兴军路清平军;盩厔县属秦凤路凤翔府。


  金国时期:


  金皇统二年(年):


  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


  金大定二十一年(年):


  改樊川县为咸宁县。


  长安县、咸宁县、临潼县、蓝田县、高陵县、终南县、栎阳县、鄠县属京兆府路京兆府;盩厔县属凤翔路凤翔府。


  元朝时期:


  废京兆府路。


  元中统元年(年):


  设秦蜀行中书省,治所在京兆府。


  中统二年(年):


  改称秦蜀行中书省为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简称陕西四川行省,亦称陕蜀行省或陕西行省。


  元至元初:


  废终南县。


  至元二年(年):


  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徙治今汉中市。


  至元三年(年):


  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徙治今四川广元市。


  至元四年(年):


  废栎阳县入临潼县。


  至元八年(年):


  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徙治兴元路。


  同年:


  废陕西四川行中书省。


  至元九年(年):


  复置陕西四川行中书省,称京兆行省,寻又废。


  至元十六年(年):


  改京兆府为安西路。


  至元十七年(年):


  复设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安西路。


  至元十八年(年):


  分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三年(年):


  分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元皇庆元年(年):


  改安西路为奉元路。


  咸宁县、长安县、临潼县、蓝田县、高陵县、鄠县、盩厔县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奉元路。


  明朝时期:


  明洪武二年(年):


  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甘肃等处行中书省合并为陕西行省,治所在西安府。


  洪武九年(年):


  改陕西行省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


  长安县、咸宁县、临潼县、蓝田县、鄠县、盩厔县、高陵县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


  明永昌元年(年):


  李自成定都西安,国号大顺,改元永昌,改西安府曰长安府,称西京。


  清朝时期:


  清康熙二年(年):


  分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为左右二布政司,左布政司治所在西安府。


  康熙六年(年):


  改左布政司为西安布政司。


  康熙八年(年):


  改西安布政司为陕西布政司,仍称陕西省。


  清道光五年(年):


  置佛坪厅,治所在今周至县老县城村。


  长安县、咸宁县、临潼县、高陵县、鄠县、蓝田县、盩厔县属陕西省西安府;佛坪厅属陕西省汉中府。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年):


  设陕西省,省会在长安、咸宁城。


  民国二年(年):


  废西安府。


  改佛坪厅设佛坪县。


  长安县、临潼县、高陵县、鄠县、蓝田县、盩厔县、咸宁县属陕西省陕中道;佛坪县属陕西省陕南道。


  陕中道治所在长安、咸宁城,还辖渭南县、富平县、咸阳县、三原县、泾阳县、兴平县、礼泉县、同官县、耀县、鄜县、洛川县、中部县。


  民国三年(年):


  改陕中道为关中道。


  改陕南道为汉中道。


  咸宁县并入长安县。


  关中道辖长安县、高陵县、临潼县、鄠县、蓝田县、盩厔县、咸阳县、兴平县、泾阳县、三原县、渭南县、富平县、醴泉县、同官县、耀县、大荔县、朝邑县、郃阳县、澄城县、白水县、韩城县、华阴县、潼关县、华县、商县、蒲城县、雒南县、柞水县、凤翔县、岐山县、宝鸡县、扶风县、郿县、麟游县、汧阳县、陇县、邠县、栒邑县、淳化县、长武县、乾县、武功县、永寿县。


  民国十四年(年):


  佛坪县迁治今佛坪县。


  民国十七年(年):


  撤关中道,辖县直属陕西省。


  析长安县城区及近郊设西安市,治所在今西安市,属陕西省。


  民国十九年(年):


  西安市并入长安县。


  民国二十一年(年):


  以原西安市区设西京市,并定为陪都,直属行政院。


  民国二十七年(年):


  盩厔县属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长安县、临潼县、高陵县、鄠县、蓝田县属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三年(年):


  改西京市为西安市,降为陕西省辖市。


  长安县徙治今长安区大兆村。


  民国三十四年(年):


  复升西安市为行政院辖市。


  民国三十七年(年):


  临潼县、蓝田县属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区;高陵县属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长安县、盩厔县、鄠县属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


  新中国时期:


  年:


  西安市为中央直辖市,设8个城区,4个郊区。


  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徙驻西安市。


  长安县徙治大兴善寺,寻徙治今地。


  长安县、高陵县、鄠县、盩厔县属陕甘宁边区咸阳分区;临潼县、蓝田县属陕甘宁边区渭南分区。


  年:


  撤陕甘宁边区,设陕西省,省会在西安市。


  改咸阳分区为咸阳专区,属陕西省。


  改渭南分区为渭南专区,属陕西省。


  长安县直属陕西省。


  年:


  盩厔县改属陕西省宝鸡专区。


  高陵县改属渭南专区。


  鄠县直属陕西省。


  年:


  改西安市为陕西省辖市,调整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长乐区、雁塔区、阿房区、未央区、草滩区、灞桥区。


  年:


  盩厔县、高陵县直属陕西省。


  年:


  撤长乐区、未央区。


  改草滩区为未央区。


  年:


  长安县、蓝田县、临潼县、鄠县改属西安市。


  高陵县并入三原县。


  年:


  撤莲湖区、碑林区、新城区。


  年:


  复设高陵县,属咸阳专区。


  蓝田县、临潼县改属渭南专区。


  鄠县改属咸阳专区。


  盩厔县改属咸阳市,不久又改属咸阳专区。


  年:


  复设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


  年:


  改盩厔县为周至县。


  改鄠县为户县。


  年:


  灞桥区、雁塔区、阿房区、未央区合并为郊区。


  年:


  设阎良区,旋改为东红区。


  改新城区为东风区。


  改碑林区为向阳区。


  改莲湖区为红卫区。


  咸阳市改属西安市。


  年:


  改咸阳专区为咸阳地区。


  改渭南专区为渭南地区。


  年:


  咸阳市改属咸阳地区。


  年:


  复改东风区为新城区。


  复改向阳区为碑林区。


  复改红卫区为莲湖区。


  复改东红区为阎良区。


  年:


  撤郊区,复设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


  年:


  蓝田县、临潼县、户县、周至县、高陵县改属西安市。


  年:


  改临潼县设临潼区。


  年:


  改长安县为长安区。


  年:


  设西咸新区。


  年:


  改户县设鄠邑区。


  西安市辖未央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蓝田县、周至县。


  年:


  西咸新区全面托管辖区内西安市和咸阳市的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


  西咸新区五个新城与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泾阳县、兴平市的个镇街道整体委托西咸新区管理。


  秦都区沣东街道交由沣东新城管理;秦都区双照街道、渭城区周陵街道、渭城街道、窑店街道、正阳街道、兴平市南位镇交由秦汉新城管理;秦都区钓台街道交由沣西新城管理;渭城区北杜街道、底张街道及泾阳县太平镇交由空港新城管理;泾阳县泾干街道、永乐镇、崇文镇、高庄镇交由泾河新城管理。


  西咸新区托管的咸阳市个镇街道,总面积平方千米,人口约万人。


  西咸新区由西安市代管,沣西新城部分区域由咸阳市管辖。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